配资台
在西江之畔,有着一片未完工建筑项目。这个完成度近90%项目,因工程款纠纷停工近三年。一审判决合同解除后,业主方与施工方双双上诉,僵局难破。
今年6月,在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三庭法官陈星星的不懈努力下,曾经对簿公堂、争执不休的业主方与施工方最终签署和解协议,决定携手重启这一总投资超3亿元的项目。
“这次能谈成和解,多亏了陈法官啊!”放下芥蒂的双方由衷感慨。
困境:繁华地标成“烂尾”隐忧
2024年10月,陈星星第一次来到这片工地。眼前景象令人扼腕:部分楼栋已竣工验收合格,其他楼栋主体框架基本完成,剩余工程量并不多,完全具备盘活潜能。
已接近完工的大楼
她敏锐意识到,若简单维持一审“解除合同”的判决,在没有新的施工单位接盘前,这个几近完工的工程将彻底沦为“烂尾楼”。若能重启建设,它本可成为西江岸线靓丽的名片。“再难也要想办法让它‘活’过来!”陈星星暗下决心。
决心既定,陈星星迅速组织首次正式调解。
调解会议室里,气氛凝重。业主方坚持自己对合同条款的理解,对已完工部分的应付款比例寸步不让;施工方本有意协商,见对方缺乏诚意,失望离场。
首次调解无果而终,陈星星并未气馁,多次电话沟通,成功说服施工方降低付款比例。但业主方迟迟没有回应,僵局依旧。
转机:政策东风带来新希望
年关将近,施工方眼看调解无望,迫切希望法院尽快二审判决。陈星星理解其困境,尽力安抚,同时持续寻找破局之道。
转机出现在2025年初。佛山市委提出建设“环西江-北江区镇村高质量发展先行区”,这个坐落在西江边上的项目备受关注。
在荷城街道参与协调下,第二次调解气氛明显缓和,双方均表达了强烈的盘活意愿。
第二次调解现场
然而,现实的资金困境仍如同乌云笼罩。
尽管多方共同努力,积极为项目寻找融资渠道,但业主方资金依然紧张,施工方也无力再垫资。“启动资金都不够,怎么复工?不复工,项目怎么‘活’?”
资金短缺的“硬骨头”,再次卡住了调解进程。陈星星深知,必须找到解开这个死结的办法。
破局:“滚动开发”终促和解
陈星星反复推敲,一个大胆的“滚动开发”思路逐渐成形:集中有限资金优先完成部分楼栋,销售回款再投入后续建设,形成良性循环。
方案提出后,细节争议接踵而至——土地解封时间、分期付款节点、延期赔偿、未完工程报价……调解室成了没有硝烟的“战场”。
面对层出不穷的分歧,陈星星以“合则双赢”的理念为指引,从上班时分别面谈,到下班后微信协调,再到召集双方当面逐条敲定争议条款,以极大的耐心和细致贯穿始终。“法官,您为这个案子付出这么多精力,我们真的很感谢。” 双方代理人由衷说道。
双方当事人向法院赠送锦旗
最终,和解的曙光驱散了笼罩项目三年的阴霾。曾经对簿公堂、争执不休的双方,为了共同的目标放下了芥蒂。超3亿元的工程合同得以继续执行。
这份来之不易的和解协议,迅速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复工行动。7月1日,动工仪式在高明滨江湿地公园隆重举行。项目建成后,将成为广东首个内河型游艇会展中心,也是省游艇旅游实验基地。
项目效果图
面对棘手的法律和商业困局,陈星星没有止步于一纸判决。她立足城市发展和民生痛点,以极大的耐心抽丝剥茧,创新提出“滚动开发”模式,不仅救活了濒危工程,更修复了断裂的企业互信。当冰冷的法律条文碰上复杂多变的现实,正是法官心中那份“再难也要盘活”的执着,带来了有温度的公平与共赢。
项目现场
西江奔流不息,机器的轰鸣声已再次响起。这片原本沉寂的工地,终将化作西江岸边一道靓丽的风景。
(来源: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)
配资台
易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